You are viewing a read-only archive of the Blogs.Harvard network. Learn more.

~ Archive for April, 2017 ~

ø

周末在书脸上浏览往往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经历,上面暴晒了各种满满的幸福、风光、美食、和倩影,仿佛瞬间去了一趟人间天堂。毕竟,这个数码堆积出来的时空和很多人眼皮底下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不小的落差。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句话:你想控制生活,你扒光了生活的外衣,才發現生活原來醜陋無比。你慌了,想跑,生活說:“來,換我扒你了。” 诚然,看清现实是一种觉悟,但绝对不要变成一个那种现实的只顾眼前私利的人,否则等于毁掉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德行。看破红尘的人是应该升华为一个对很多事情不再斤斤计较的豁达人。古人说: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大家熟悉的黎巴嫩文豪紀伯倫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其实,凡事成全他人、宽容厚道才是真正现实的人品—–这样一来,你开心了,大家也都开心了。

ø

转自英语推: 看见有情侣把名字刻到树上,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约会时要带刀?!

ø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有句名言:“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决定的。” 如果各位有机会去意大利旅行,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之外,建议大家一定要去那些古老的乡下小城镇看看,比如Lucca, Siena, San Gimignano 等等。在这些小镇里如果可以住下来几天,你便可以领略到当地人真实的生活情景。前些年,由于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我有机会在离威尼斯不远的Padua小镇上度过了二个星期,此经历可谓终身难忘。Padua大学是这次会议的举办者之一, 它创立于1222年,也是意大利第二古老的大学。它的中世纪建筑和文化传统令人刮目相看—-墙壁上都是原始的壁画。罗马人有一句话,每一个街角都有一座教堂,Padua小镇其实也是如此,其中圣安东尼的主教堂就坐落在这座小镇里。诗人但丁曾说过:“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小镇里的人其实很讲究,不论吃穿住行,而且都是每天买当天的新鲜蔬菜做饭,各家餐馆都不是很大,却十分精致讲究。头几天我在大学食堂里进餐,后来便和很多与会者们一起,干脆晚上去不同的餐馆,品尝不同特色的意大利佳肴。毕竟,坊间流传说:意大利最浪漫的还是它的美食。连加菲猫都有一句经典的语录:有了意大利面,谁还会吃老鼠呢?晚餐通常在9点以后开始,大家吃到深更半夜,再尽兴而归。此外,自己每天在一家已经混的很熟的水果摊买新鲜水果,生活得宛若一个当地人一般。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仿佛昨日。意大利有句谚语:迟到总比不来好。各位不妨尝试一次。

1

西方中世纪的哲学可以囊括大约公元第二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也就是包括了罗马帝国统治和终结期间(学术界通常把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的东罗马帝国的沦陷划分为中世纪)。其特点为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及其弟子亚理斯多德唯理性学派和主导宗教界的天主教并存和互相磨合阶段。首先,古希腊哲学肯定创世主和神的存在,而且和佛家思想近似,承认生命有轮回转世和物质有“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元素—–这些在柏拉图的《Timaeus and Critias》一书中都有明确的阐述。在今天的雅典博物馆里,游客们可以看到在出土的远古希腊陶器上刻画有许多佛家万字符的标志;但佛家文化究竟如何进入古希腊,却迄今没有人能够解释的清楚。眼下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简单地描绘成为“黑暗世纪”,因为罗马人占领了周边包括希腊等国的一切土地之后,天主教成了主导人们精神上的思想,而古希腊哲学则被演变成了为宗教思想而理性化的辅助手段。中世纪初期的哲学主要来自神父们的宗教宣讲和启明,而后期则开始了所谓“经院哲学” (scholastic philosophy),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纳。这位博览群书的大学士写了对后来人影响极大的《神學大全》,构建了一套符合永恒哲学的认知,理性,伦理,美学的系统。阿奎那主张有四大法则:永恆的、自然的、人類的、和神授的。他把亚理斯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译成拉丁文,并用基督教的思想阐述了亚理斯多德的政治哲学,对后来的政教分离起了一定作用。在他去世前一年,在一次彌撒仪式中,阿奎那声称目睹了神蹟。此后他停止写作,《神学大全》一书也未能写完。他说:“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 他离世后被教廷封圣,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將阿奎那佈置在第四層天堂,與其他偉大的宗教思想家並列一堂。 其实,中世纪并非像当今人们想象的那样黑暗无比。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为即将到来的盛大的文艺复兴时代铺垫了基石。#中世纪哲学

ø

翻阅了中、英文各种资料后,终于把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大概地梳理了一下。看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整明白,还无法真正了解现在的西方文化及其根基;毕竟这段历史贯穿了一千五百多年—-其中一些残酷的权力斗争形式与中国历史有雷同之处,但从政治结构上却是截然相反的。罗马文明是先有共和国,后来才走向帝国。同样,古希腊也是最早实践民主概念的国度,后来又经历了不同政治体系,包括独裁专制,再回到民主制度。英国的上议院和美国的参议院都是来自罗马的早期参议院(也叫长老院)。由此可见,西方社会今天存在的各种民主制度(共和或君主立宪等等)都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古往今来,各路英雄豪杰杀杀打打,无非为了名、利、情。果然是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戍衣。”

1

刚刚炒了一大锅忆苦思甜菜:肉末榨菜丝,作为下一个礼拜应景开胃菜。明天又是蓝色的星期一了,不免想到杜甫那句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ø

今天在街头偶遇一群留学生,男男女女几乎每人脚上都穿着阿迪达斯牌子里的斯坦·史密斯白绿两色的网球鞋。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都是网球爱好者们,顿时拉开了话匣子,古道热肠地给他们介绍这边的几个我熟悉的网球场;结果人家一头雾水,说他们穿这个牌子的鞋子完全因为某某明星也穿它,和网球毫无干系。显然,我被当今的时尚已经out很久了。据说,一双鞋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和生活态度。大明星玛丽莲·梦露声称:“给女孩一双合适的鞋子,她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论潇洒,其实谁也比不上宋朝的大诗人苏轼,他在《定风波》里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转念一想,我这样的人不多倒也罢了,而且幸好还有这么多痴迷的追星族成员,否则全球生产力和GDP恐怕都无法拉动了。时装大师圣罗兰认为:“潮流会褪去,而风格是永恒的。” 我的风格很简单:不可随波逐流,把身上的零用钱宁可吃掉,或买一本好书——毕竟银根紧张嘛!

ø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有一句罗纳多的真情道白:“我尽可能地踩着单车,好像我在逃避似的,逃避我对她的一段纯真之情。岁月匆匆,我后来爱过很多女人,当我把她们紧紧抱在怀里的时候,她们会问我会不会记挂她。我想当时是会的,但是只有我知道,我不会忘记的,是那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女人,她就是玛莲娜。” 不晓得为什么本来意大利原名为《玛莲娜》的电影被翻译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确,这位著名意大利导演贝鲁奇所拍的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还有这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是迷倒观众一大片的绝世经典。坦白地说,这部电影的画面既诱人,又有些令人胆怯去投入地看下去,因为里面触及到人性里的善良和罪恶的两级—-那种揪心撕肺的感受和震撼内心世界的表现手法恐怕也是导演贝鲁奇所独具匠心的专长,没有人可以相媲美。罗纳多意识到:在这个西西里小镇上,玛莲娜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人们根本不爱美丽,美丽是不被原谅的,美丽是用来被蹂躏的。古老的东方也有许多红颜薄命,受尽凌辱的故事。看来,美丽本身就是丑恶尘世的公敌,就像毒药唯一的功能就是毒害生灵。当玛莲娜挽着她的丈夫回到西西里。他们神情淡然,不紧不慢地从广场中间穿过。她衣着整洁,不施粉戴,依旧美丽如初。原来欺凌她的女人们也问她早安,还热心地推销东西给她。这个世界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整个电影里,罗纳多对玛莲娜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在结尾的时候:祝你好运! #周末电影推荐

ø

很认同这句话:“如果你躺在地上,整個地球都是你的背包,而你在宇宙中遨遊。。。”

ø

英国文豪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黄昏时分,我坐在长满青草的斜坡上,坐在他的身旁,看他注视着那高飞在恬静的空中的风筝,我心里时常想,风筝把他的那颗心,从烦忧混乱的境地中带出,飞上了晴空万里。可是当他一点点收起线,风筝在美丽的晚霞中越来越低,直到飘飘摇摇地跌落在地,像死了似的一动不动躺在那儿时,他才仿佛从睡梦中慢慢醒来。”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最好保存当初的那份纯真幻念,不让它在冰冷冷的现实中破灭—–很多事情不一定非得有个结局。看过电影《天堂电影院》对外发行版和导演版的观众似乎普遍认为还是对外发行版让人兴致犹存,回味不已。多多回到家乡后,对母亲坦诚:“这么多年了,我应该更坚强,更放得开,但事实上,我发现我只是回到了原点仿佛没有离开过。” 而母亲毕竟理解儿子:“我一直相信你是对的,你何必耿耿于怀呢?。。。但是你是属于罗马,这里太阴沉了。忘了她吧,多多。” 多多回到小镇里尽管找不到海伦,但沉溺于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中恐怕比起阔别重逢会让剧情更令人生叹。就像同一个导演贝鲁奇在《海上钢琴师》里安排的台词那样意味深长:“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Log in